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东晋·王羲之家族《三希宝帖》

%title插图%num

《三希宝帖》为晋代书圣王羲之、其子王献之和其侄王珣三人传世的3件书法墨宝,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其中《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为后人摹本,《伯远帖》为原件真迹。

《三希宝帖》被历代文人墨客奉为无上至宝和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快雪时晴帖》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秋帖》和《伯远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字。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独特的节奏韵律。其笔法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即使偶尔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匀整安稳,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被乾隆合称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作者简介

王羲之(321年-379年或303年-361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淮南太守王旷之子。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出身琅琊王氏,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学卫铄,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等诸名家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三体书及张昶的《华岳碑》,开始意识到不足。于是其遍学众碑,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王羲之23岁出仕, [22] 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并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永和十一年(355年),其称病辞去会稽郡职务。后放情于山水之间,弋钓娱乐。晋穆帝升平五年(361年),年仅58岁的王羲之病逝。其小儿子王献之于后代中书法成就最大,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号称“二王”。

王羲之一生最突出的成就即书法艺术,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人们的尊崇,有“书圣”之誉。王羲之不仅能精通书法各体,集当时书法之大成,更在于其能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王羲之所写的书法,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等最有名,行书以《快雪时晴帖》《丧乱帖》最出色,草书则以《十七帖》最传神,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仅是有名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

书法内容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印跋

帖幅前有“廷”印,后有“绍兴”联玺,又有“褚”半印,及“明昌御览”“冯铨之印”等。

帖前后有董邦达绘《快雪时晴图》和仿倪云林山水。

又有清乾隆书“神乎技矣”4个大字,乾隆题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等7题。帖后有历代名人题跋。如:元赵孟頫跋曰:“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延佑五年四月廿一日,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臣赵孟頫奉敕恭跋”等。

在线观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中秋帖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书法内容

《中秋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释文曰: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款署,有明董其昌、项元汴,乾隆等人的鉴藏印跋。

作者简介

王献之(344-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驸马、书法家、诗人、画家,简文帝司马昱的女婿,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与父合称“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列“四贤”。

王献之幼年随父学习书法。成年后,得宰相谢安赏识,历任本州主簿、秘书郎、司徒左长史、吴兴太守,累迁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先后迎娶郗道茂、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太元十一年(386年),病逝,时年四十三,谥号为宪。

王献之善于楷书、行书、草书,楷书体势开张,气峻韵和;行草书笔法灵动,纵逸豪迈,饶有气势,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存世书迹,包括传本《鸭头丸帖》《中秋帖》《地黄汤帖》《送梨帖》,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十二月割至帖》等。同时,王献之善于作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价其画为“中品下”。

在线观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

书法内容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

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隆“观书为乐”闲章。

前隔水乾隆御书:“家学世范,草圣有传,宣和书谱”12字。下有:“乾隆宸翰”“几暇临池”“耽书是宿缘”三玺。字上有乾隆晚年常用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遂与快雪中秋二迹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御笔又识”,钤“乾”“隆”二玺。
正文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大令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珣书。视大令不尤难觏也!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至日,董其昌题。”

紧接其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图,并识:“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即装池侧理亦光润堪爱,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长春书屋御识”,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而后为明代王肯堂跋文:“右晋尚书令谥献穆王元琳书。纸墨发光,笔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为晋人手泽,经唐历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间珍秘于天府不知其几矣!而尚有遗逸如此卷者,即赏鉴家如老米辈亦未之见,吾于此有深感焉!元琳书名当时为弟珉所掩,故为之语曰:法获非不佳,僧弥难为兄……己冬十二月至新安,吴新宇中秘出示留赏信宿,书以归之。延陵王肯堂。”后钤“王肯堂”印一。

再后则为清董邦达受乾隆之所命而绘《林下萧散之致》图,其形象地构思了一幅油然而生的画面情景,画中一老翁屹立在通向河面的石头上,四周风景秀美,有碧水清山环绕,老翁扭头,似在欣赏这山川大河,又似触景生情、凝神思索。隔着一片丛林,一位年轻人也在驻足观望,观望气势恢弘的山川、波澜壮阔的河流,或感叹人生。

图后附董邦达题记:“上既以王氏三帖贮三希堂,诏臣达绘为图又以此伯远札,卷尾余纸,命补其空,臣谨按札中有志在优游及远隔岭峤语辄仿佛情景乍林下萧散之致。窃念希世其珍屡得附名其后簪笔之荣实深蹈拼。臣董邦达稽首敬记。”

最后则为清沈德潜书“三希堂歌”,歌曰:“江左风流数王氏,司徒以后多闻人。羲献父子树清节,法护文学超常伦。勋名一家著史册,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时晴洵书圣,中秋姿媚中藏筋。伯远一帖推后劲,遒逸自足追前尘。东晋至今十六代,离合聚散同烟云。太清楼空几泯灭,宝晋斋废疑沉沦。至宝阅世永不坏,鬼神呵护留乾坤。从来法物聚所好,归之秘府纷罗陈。圣皇勤政得清暇,披玩卷轴时讨论。一字品题物愈重,图球并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采凤兼白麟。吾皇寄意别有在,字同义异穷圣真。寓意于物匪留意,颐神养性常欣欣。游心理窟无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唯士希贤贤希圣,圣人希天直欲探天根。万里虽远终可到,立志恢廓无涯垠。士人黾勉臻上达,而况上圣德性通高旻。法书珍重只简翰,游泳六艺缘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扪。昔人笔墨贵凤髓,睿藻箴勖扬龙文。承命作歌识卷末,疑有宝光腾起烂烂辉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潜奉敕敬题。”

另外,图卷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识。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养心殿鉴藏宝”诸玺。除此之外还有乾隆的“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御赏”“内府书画之宝”“神怡性灵”“研露”。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觯斋秘笈之印”“范阳郭氏珍藏书画”等。

作者简介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一说350年-401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中国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王珣出身琅邪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因随讨袁真有功,封东亭侯,世称王东亭。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时,授秘书监。谢安去世后,升侍中。以才学文章受知于晋孝武帝司马曜,成为心腹大臣,累迁左仆射、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会稽王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担任卫将军、都督琅琊水陆军事,守卫建康北郊。 [40]因平乱有功,加位散骑常侍。后因病解职。隆安四年(400年)或隆安五年(401年),王珣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穆”,累赠司徒。

王珣工于书法,尤善行书,其家三世以能书闻名。 [40]他的书法笔致清秀,潇洒古澹,结体宽博,意态飘逸,被明人董其昌称为“东晋风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远帖》是晋代流传至今极珍贵的少数真迹之一,清朝乾隆帝誉为“三希”之一。有文集十一卷,今已佚。《晋书》《艺文类聚》辑录有其文。

在线观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