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著作集九册

%title插图%num

内容简介

《尼采著作集》套装包含德国哲学家尼采重要的九部作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权力意志》《快乐的科学》《朝霞》《偶像的黄昏》《瓦格纳事件》《论道德的谱系》《不合时宜的沉思》

一、《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能是尼采著作中最有名的一本,更可以说是尼采著作中最可读、也最不好懂的一本。此书一开头就提出了骇人听闻的判词“上帝死了”,尼采成熟时期关于“超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的核心思想,均在其中得到了传达。

二、《悲剧的诞生》是青年尼采在巴塞尔大学当教授时的作品,讨论主题是作为最佳文艺种类的希腊悲剧。

三、《权力意志》是尼采晚期笔记,是一本未竟之作,这些笔记是为他所谓的“哲学主楼”准备的。尼采雄心勃勃的大书计划(形而上学计划)虽未既,但已有相当成熟的构思。

四、《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的代表作,科利版编者甚至认为它在尼采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书主体部分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共有383节;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立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从这本书开始,尼采作为哲学家越来越走向孤独,越来越偏离严格学术的方法理想。尼采此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

五、《朝霞》1881年问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与《快乐的科学》(1882)之间。《朝霞》分为五卷,每卷分为长短不同的节,少只有一两行,多则一两页,甚至偶尔长达三页以上。该书比较详细的部分,特别是前三卷,有点像随笔式的短文,其思想素描与其说是巨细无遗的不如说是钩玄提要的。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特别是在第四卷中,每段要更短一些,带有圣经经文的思想风格。寥寥几个句子甚至单独一个句子构成浓缩的和凝练的格言,好像压缩甚至过度压缩的短文。

六、《偶像的黄昏》是尼采的重要作品之一。在本书中,作者针对的不是充斥着世界的许多偶像,而是人被不公正地和并非为了他们自己的幸福牺牲给他的偶像。 其中“格言与箭”针对的是认识论、道德和心理学之基本准则形式中的偶像,针对的是这些基本准则那长久的效用或者甚至宗教上得到认证的庄严,还有让那些偶像成为不可侵犯的原则,亦即被人不假思索地接受的公利。 尼采通过叩问与倾听的方式进行审视,批判,必要的话还进行纠正。在书中,尼采自称狄俄尼索斯最后的门徒以及永恒轮回的老师。

七、《瓦格纳事件》是尼采晚年代表作之一。由两个篇幅较小的部分组成。《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一书对瓦格纳的批判,标志着尼采与德国著名作曲家的决裂。在哲学家看来,瓦格纳过多地参与了“民意”运动和反犹太主义运动。尼采指责瓦格纳只是影响欧洲的一种“疾病”——虚无主义的症状。尼采在《瓦格纳事件:尼采反瓦格纳》中预见到了他对艺术本质的一些思考。

八、《论道德的谱系》是尼采畅论“善”与“恶”两种对立的价值观的力作,它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角度人手,揭示道德观产益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甚至病理条件,挖掘了人在不同条件下创造不同的价值观的共同的原始动力,旨在重估一切旧的价值,确立未来道德哲学的标准。《论道德的谱系》的主旨并不在于探问道德的未来,而是探问道德的过去,道德的来源与历史,即那依然笼罩在黑暗之中,或者至少是向黑暗深处延伸的来源与历史。《论道德的谱系》为道德制定了一个家谱,而其副标题“一篇论战檄文”则暗示着,尼采将在这里探讨一些颇具挑衅性的东西,而读者也很快就会知道,被我们今天视作高贵正派的那些价值却有着粗俗鄙陋的起源,而善与恶则有着非常可疑的祖先。这本书深入到了人类心灵史的深处,是一部深刻的书。

九、《不合时宜的沉思》是尼采中晚期作品,收录了尼采四篇“沉思”:《《施特劳斯――表白者和作家》《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和《瓦格纳在拜雷特》,前两篇探讨消极的,令人忧虑的现象:“知识庸人”施特劳斯和历史学,后两篇是对神圣的救世主形象叔本华和瓦格纳的颂歌。尼采在本书中完成了一种彻底的重新评价,他将“不合时宜”等同于单纯性和真诚性的高贵品质,认为被敬仰和喜爱的哲学家在其关于生活价值的问题中想到的从来不是合乎时宜的德性,而是一种应当追求的更高和更纯洁的品质。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欧洲思想史上特立独行的天才,对中国现代文化影响最大的德国思想家。25岁时被聘为巴塞尔大学教授,45岁时精神病发作;世纪之交离开人世。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译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绍兴会稽人。199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德国洪堡基金学者;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主要从事德国哲学、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研究。卫茂平,毕业于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1989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4至1996年担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研究员。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翻译出版德语文学、哲学著作三十多部。

田立年,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曾在柏林洪堡大学(2002—2003年)、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2010年)访学研究。主要从事尼采著作和尼采研究文献的翻译工作,译有《朝霞》《施特劳斯与尼采》《尼采与古典传统》《尼采与古代》《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等。

谢地坤,江苏南京人,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杰出人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东西方哲学年鉴》(中、英文版)中方主编,国际哲学联合会(FISP)执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常务副主编。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系主任,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大陆哲学,代表性成果有《费希特的宗教哲学》《走向精神科学之路》《求真 至善 惟美》《西方哲学史》(第六、七卷)等。

李秋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曾访学于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雷根斯堡大学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中世纪哲学、德国古典哲学、基督教思想等。著有《上帝·宇宙·人》《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等专著和《康德论人性根本恶及人的改恶向善》《康德论哲学与神学的关系》《中世纪神秘主义神学的难题与出路》等论文若干;译有《康德著作全集》《基督教哲学》《从黑格尔到尼采》《神学与哲学》《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学术专著等。

文件预览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