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是20世纪的中国学者对上古至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总汇,是中国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在世纪之交出版这套丛书,从历史的进程中确认规律性的成果,并进而为全球化格局中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由季羡林先生任名誉主编,张燕瑾、吕薇芬先生主编。丛书依据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分为10 卷12分册。其中隋唐五代卷、宁代卷各分二册,约100万字。其余各卷均为一册,约50万字,丛书近600万字,相信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都已网罗无遗。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变化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既有昂扬奋进、慷慨悲歌,也有荒诞滑稽。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创造,推动着学术的发展,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国社会来说,这一个世纪是一个关键和重要的世纪。在这百年之中,中国从贫穷、落后、封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独立自主的、强大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学术领域,也经历了转型、发展变化的过程。
20世纪的文学研究,是从传统的古典型向科学的现代型转化的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这种转化的一个明显标志是文学研究从边沿不清、文史哲不分的传统学问中剥离出来,成为一种有独立品格的现代人文科学。这种转变是全面的,从文学观念到研究方法,从思维方式到表达方式都有巨大的变化。转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的、积累的、曲折反复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过程。大致说来,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世纪之交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起始阶段;五四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发展阶段;从1949年至1978年是学术一统化阶段;1978年至今,是学术多元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