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简介
在过去数年中,罗杰·伊伯特每隔一周都为一部“伟大的电影”撰写评论,给予新鲜而热忱的褒扬。《伟大的电影》一书精选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评论和鉴赏的提炼,是热爱、分析和历史的糅合,它们让读者以崭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热情回味(或者说先睹为快)所评述的影片。
伊伯特的影评广泛覆盖各种类型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从电影艺术史上至高无上的经典作品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作品。在文章中,罗杰·伊伯特成功地将学者渊博深刻的电影知识、纯美学的判断力与明白晓畅的鉴赏文字融为一体,再配以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部负责人玛丽·科里斯精选的珍贵剧照,使《伟大的电影》成为所有电影爱好者与观众的珍宝库、无可匹敌的观影指南。
100张珍贵高清剧照——为《伟大的电影》提供剧照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电影剧照资料馆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剧照收藏,包括约四百万张剧照,涵盖了所有的主要国家、导演、演员、影片及年代。由于拍摄时一丝不苟,印刷用的纤维纸基又十分坚韧,那些来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或四十年代的照片至今仍然完好如初,在阅读《伟大的电影》时,无论你是否熟悉文中提到的影片,你都会通过剧照感受到影片的视觉及情感内涵。人生苦短,你还有多少时间浪费在没完没了的烂片上?按照罗杰·伊伯特的推荐看电影,至少不会再有失望和浪费时间的感觉,相反,你会发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因看过了那些精彩故事而延长了三倍。
《伟大的电影》(全3册)包括《伟大电影1》《伟大电影2》《伟大电影3》.其中《伟大电影3》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完结篇。在本书出版十六个月之后,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书中收录的100篇影评,被作者视为构成“伟大的电影”框架的最后基石,也见证了伊伯特如何在人生的最后阶段重启隔周一次的影评写作。在追问“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的过程中,伊伯特重温了伯格曼的四部经典,重拾对喜剧电影兴致,甚至对一些争议作品重新下了判断。入木三分的惊鸿一瞥带来了更深的愉悦和更大的反思。《伟大的电影3》中的伊伯特,是一位对自己品位相当自信的“自命不凡者”。他依然幽默,依然毒舌,还能感受到他正“时不我待”地将另类至极的佳品、屡被低估的影人、回怼粉丝的“敬语”统统塞进书中。罗杰·伊伯特证明了带着热情去观看电影,就可以开辟一条理解生活的路。
在一个害怕表现出对低级品位不敬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称得上伟大?《伟大的电影3》中100部佳作,选自罗杰·伊伯特生命即将画上句点之时,这是情真意切的推荐,不卑不亢的批评。
一句话唤出一个场景, 一部电影打开一扇窗。好的电影使人明智,能够让人跟那些与自己生活迥异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伟大的电影3》是伊伯特留给每一位电影爱好者的遗赠,因为他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希冀。
作者简介
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1942—2013),生于伊利诺伊州厄巴纳(Urbana),在伊利诺伊大学、开普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主修英语,于1967年成为《芝加哥太阳时报》(Chicago Sun-Times)影评人,1975年成为第一位因写影评获普利策艺术评论奖的作者。同年,他开始与Gene Siskel长期合作,在电视上主持电影评论类节目“Siskel & Ebert”。1999年Siskel辞世后,他改与Richard Roeper合作,节目亦更名为“Ebert & Roeper”。自1969年起,伊伯特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Fine Arts Program”的电影课讲师,同时任伊利诺伊大学电影与媒体学兼职教授。其间,他获得科罗拉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三十余载,他每年都在该大学的世界事务会议(Conference on World Affairs)上逐镜分析一部电影。1999年,伊伯特在伊利诺伊大学创立“沧海遗珠电影节”(Overlooked Films Festival),专门推介被忽略的佳片,每年都吸引许多观众和影人参与。罗杰·伊伯特的影评每年都会结集成Roger Ebert’s Movie Yearbook,此外,他还出版了十余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