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理想国新年大礼包(全10册)包括《昨夜》、《暮色》、《不对称》、《故事便利店》、《天吾手记》、《上海胶囊》、《奉献·白日梦》、《里约折叠》、《美国四百年》、《攀登尼采:回归自我的心灵之旅》。
1.《昨夜》是“美国当代文学被遗忘的英雄”短篇小说大师詹姆斯·索特的“情色专辑”,十个彗星般的故事,照见男女之间最隐秘的关系,以及关系变化的时刻。
2.《暮色》是“美国当代文学被遗忘的英雄”詹姆斯·索特短篇小说代表作,于无声处惊心动魄,1989福克纳奖获奖作品,“他仅用一个句子就能令人心碎。”
3.《不对称》是风靡欧美的“文学事件” 席卷各大榜单、畅销二十余国的天才处女作,一个人蒙着面纱的肖像,一个决心超越她的出身、她的特权、她的天真的人。
4.《故事便利点》:这是一家只贩卖故事的便利店!天生就会说故事的小说家骆以军,40个故事、40个魔术时刻、40种人生启示,故事拯救听故事的人,属于这个时代的《一千零一夜》。
5.《天吾手记》是电影《刺杀小说家》《平原上的火焰》原著作者、小说家双雪涛长篇力作,奇幻与日常交织的小说拼图,穿行生命与时空边界的追寻之旅,台北文学奖创作年金获入围作品。
6.《上海胶囊》如同为一个浩瀚繁杂的博物馆收集物品,btr在他的小说中观看,想象,游荡,又总在那些顿悟的时刻,轻盈狡黠地滑向另一个空间。艺术介入人与世界之间,19篇故事犹如19个虚实映照的镜厅,19段虚实互涉的旅行,为我们时代的都市生活保存下充满迷思的奇妙胶囊。
7.《奉献·白日梦》发掘文学创作的奥秘,像帕蒂·史密斯一样写作与生活,走进朋克教母的童年回忆,追索一个艺术家的灵感萌芽。
8.《里约折叠》深入南美洲超大型贫民窟「罗西尼亚」,探访全球毒品经济的源头,政府、警察、毒贩三方争斗的地下世界,映衬出21世纪巴西的光明与黑暗。
9.《美国四百年》光荣与梦想照进现实,一部创业者书写的美国资本主义兴衰史,从运河、棉花、奴隶制到初创企业、手机、互联网,以35个重大新生事物讲述另类美国四百年史,经济学家张维迎推荐阅读,《经济学人》年度图书。
10.《攀登尼采:回归自我的心灵之旅》:两代哲学家跨越时空的对话,在阿尔卑斯山巅读懂尼采,在人生的力竭之处求助于哲学,“回归自我”即是最终的救赎,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年度好书。
名人推荐
在哈利迪的笔下,“不对称”不只存在于野心与成就之间,或是年轻女性与年长男性之间,更存在于西方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家与个人之间。由此提出了关于想象和共情能力的局限性的问题:我们能否跨越性别、种族、国籍和权力的界限来理解彼此?——《纽约客》
人生的范围有多广,故事的范围就有多广。骆以军的《故事便利店》给我们的就是包含在动人故事之中的无穷启示,以及讲述这些故事的方法。看完这本书,也许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更懂得听故事的人,甚至是一个更懂得说故事的人。而且透过听和说故事,我们终于能够懂得了那些人生之中,世界之上那些平常没办法理解,平常没办法用别的形式说出来的东西。——梁文道
大陆的上一代与下一代,有一点泾渭分明。大家都有一块地,而城市书写这里,大家一不小心写坏了,就无病呻吟。我开玩笑讲双雪涛写的是城乡接合部,东北的部分和城市的部分两者都在他的小说内发生,这是好的。暖流和寒流交汇的地方,浮游生物最多,事情发生最多,可是也最难写,因为事情相互渗透,非常微妙。——唐诺(作家、评论家)
阅读本书就如同和斯金格·贝尔(《火线》中的角色,毒枭)一起在巴尔的摩的黑帮世界漫步。大多数作品在描述真实犯罪时都把重点放在追车和枪战上,而不是分析。格兰尼颠覆了这一写作套路。他用更为沉静的声音,尽己所能地向我们解释了为何警察不能直接冲进贫民窟逮捕毒枭和那些望风小弟,以及一个怀抱病婴、聪明的巴西年轻人如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犯罪大王”。——《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是一个依靠企业家精神建立的国家;美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讲,是数代企业家创业、创新、冒险的历史;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美国。这就是《美国四百年》告诉你的故事。——张维迎(经济学家)
作者介绍
詹姆斯•索特(James Salter,1925—2015),美国著名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成长于纽约曼哈顿,毕业于西点军校,做过空军军官和战斗机飞行员。1957年出版长篇小说《猎手》,后退役全职从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场游戏一次消遣》(1967)、《光年》(1975)、《独面》(1979)、《这一切》(2013),短篇小说集《暮色》(1988)、《昨夜》(2005),回忆录《燃烧的日子》(1997)等。索特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20世纪最被忽略的大师”,他不仅将极简主义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对小说文体有新的开拓,曾获得《巴黎评论》哈达达奖(终身成就奖),福克纳奖、马拉默德小说奖等;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创作者和当代艺术评论人,出版有《上海:城市生活笔记》(2003)、《迷走·神经》(2013)、《迷你》(2016)、《意思意思》(2017)等;
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作家、演奏家和视觉艺术家。她的回忆录《只是孩子》(Just Kids)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另一部作品《时光列车》(M Train)亦广受好评,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2005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史密斯艺术与文学司令勋位(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这是法国政府颁发给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录制了十二张专辑,其中《马群》被《滚石》杂志尊为史上最伟大的百张专辑之一,并于2007年入选摇滚名人堂;
米沙·格兰尼(Misha Glenny),调查记者、历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后进入BBC、《卫报》等媒体工作,曾任BBC前中欧通讯员,具有丰富的网络安全、地缘政治、犯罪学背景,并屡次获奖;
布·斯里尼瓦桑(Bhu Srinivasan)创业人士,职业跨越数字媒体、流行文化、科技、出版和金融资讯等多个领域。生于印度,八岁时随家人迁往美国,童年在美国南方、铁锈地带、加利福尼亚南部和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等地度过,现居康涅狄格州。这部美国史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
约翰·卡格(John Kaag),马萨诸塞大学洛威尔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哲学教授,著有《美国哲学:一个爱的故事》(American Philosophy: A Love Story),该书名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2016年度好书榜及《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编辑选书。作品散见于《纽约时报》《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等众多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