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爱智求真,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哲学读本!
- 爱智慧,胜于学知识。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踏上哲学之旅
- 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的智慧书!
- 人大社献给孩子六一节的礼物
- 周国平等著名中国学者为青少年编写的第一套哲学启蒙书
- 本套丛书入选“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自称为“愚蠢的哲学家”写给聪明的孩子看的哲学书。作者以简单的文字,用一个个小故事、小问题,让那些历爱思考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探究、追问、碰撞,踏上爱智慧的行列。其中有思想方法的点拨,更有人生态度的铺垫;既有灵犀点通时的拈花微笑,更有满怀赤子之心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这是一套写给那些好奇、求真的大小朋友们的哲学入门书。
1.《精神的故乡》内容介绍:如果你吃了一顿美餐,听了一支优美的乐曲,看到一片美丽的风景,是什么东西在快乐呢?如果你摔了一跤,被虫子蜇了一口,你失去了一位亲人,是你的那一部分在痛苦呢?
人有一个身体,又有一个灵魂,那个灵魂承载着你的精神生活,让你感到快乐和痛苦。
人的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十分重要,使你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使你在面对困难痛苦时感受到强大的力量。因为人的灵魂在追求一些永恒的价值,比如:不朽、神圣、信仰、智慧,自我,幸福与爱,真、善、美和创造。一份丰富而美好的内心生活,可以让我们如此接近神圣,接近幸福!
2.《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内容简介: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
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
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这个问题?
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
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
面对这些亘古之谜,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不是这么理所当然,因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正确选择!而这些亘古之谜,永远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并从中享受无尽的乐趣。
3《思维迷宫》内容简介:
哲学不仅帮助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还能够认识我们的“认识”,看看我们是怎样思维的,我们的思维遵循了什么样的规则。哲学能够让我们见识思想的大世面,见识各种深刻伟大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几乎无解。正如生活中见过世面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好汉,思想上见过世面,就不容易被那些浮华浅薄的意见所欺骗,被那些貌似警句的废话所雷倒,就不会被长得很像大师的骗子所忽悠……哲学是一门思想的功夫,了解它的基本招式和套路,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思维迷宫,一窥那些成就伟大思想家的思维秘密!
4.《历史的灵魂》 内容简介: 从喜欢听故事、喜欢追问故事的结局开始,总有一天你会蛮有兴趣地追询人类过去的时光,感受到思接千载、探幽搜奇的无上喜悦。尽管你不一定也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职业生涯,但是你可能也会对历史本身感到惊奇或迷惑:
历史究竟是什么?
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对历史学家应该怀疑还是相信?……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对“讲故事”本身提出疑问,我将会在这本小书里和朋友们讨论这些问题。
5.《哲学就是爱智慧》内容简介: “地球是圆的,人为什么不会掉到天上去?”你可能也想过类似的问题,然后大多数人被告知牛顿的“万有引力”,但还有些人会继续问:“为什么会有万有引力?为什么……”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感到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曾经无数次像哲学家一样发问。
这本小书将会和你一起探讨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6.《美是幸福的时刻》内容简介:当我们为一种美而屏住呼吸,或尖叫、或落泪的时刻,那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在万物表面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真实?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的滋养?这本小书带给你的不单是美学的知识和常识,还有美的享受。从作者心泉泊泊流溢的文字清新、蕴藉、隽永,带领你认识美、领略美、咏叹美,并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体验到幸福!
7.《信仰之问》内容简介:究竟有没有神?
究竟什么是神?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神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烦恼吗?
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
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
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作家。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等著作。
朱正琳,1947年生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或硕士学位,现为湖北大学退休教师。曾任《东方》杂志副总编,《成长文摘》主编,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专职策划。著有《布拉德雷评传》、《弗洛伊德评传》等多篇哲学论文及《读书是私事》、《里面的故事》《砍大山余响》《文事•世事•心事》等随笔集。
赵汀阳,哲学家,主要研究元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长城学者,国务院特贴专家,欧洲国际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常委。出版《论可能生活》、《没有世界观的世界》、《天下体系》和《坏世界研究》等多种哲学著作。
何光沪,1950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维真学院特约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基督教神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多元化的上帝观》、《有心无题》、《何光沪自选集》、《天人之际》、《月映万川》、《百川归海》等;译有《宗教哲学》、《20世纪宗教思想》、《全球伦理》、《现代基督教思想》、《系统神学》、《基督教神学原理》等;编有《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蒂里希选集》、《大学精神档案》、《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宗教与世界”丛书、”宗教学译丛”等。
舒可文,艺术批评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现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著有《城里——关于城市梦想的叙述》、《相信艺术家还是相信艺术》等。
李公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美术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史教授,现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客座研究员、广州艺术博物院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中国美术史纲》(主编)、《广东美术史》、《奴役与抗争——科学与艺术的对话》、《左岸的狂欢节》、《思想守望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