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面展现我国代表性文化史迹的百年演变情况!
1.独一无二的踏查成果!
2.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踏查组,沿作者足迹重新考察,对原著进行考订。
3.著名学者葛兆光教授撰写导言,梳理学术史脉络。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化遗迹的“定格”。——葛兆光
5.系统地介绍中国百年前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史迹的著作。
6.“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7.文献价值:记录清末民初中国文化遗迹保存与变化实况,极大丰富中国历史尤其是晚清、民国史的资料来源。
8.文物价值:呈现20世纪前叶中国各地文物古迹的基本情况,展现了中国古建筑、雕塑、陵墓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初步研究成果。
9.文化价值:引出对文物保护、遗产保护的新思考,推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的研究,对当今的考古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0.今昔对比知史迹变迁,刊谬补缺保学术价值,考察探访拾历史遗珍。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迹》共12卷,是一部以图片为主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百年前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壁画等文化史迹的著作。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于1918—1924年组织田野调查团,在中国的粤、苏、浙、鲁、晋、陕等地从事中国史迹调查工作,出版了《中国文化史迹》(1925年初版)。2014年起,复旦大学与东京大学合作,组织人员对此套书进行翻译,并结合今天的田野考察,以新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模式,进行学科融合与国际对话,展现这批文化史迹百年来的变化及其全方位的现实意义。具有文献价值、文物价值、文化价值。
首先,通过勘误和今昔对比更正了原著中的一些错误信息,这也便于以后学者可以正确地对该著内容进行引用。
其次,对当时史迹现存的样貌进行了比较和描述,考察其百年的演变历程。
第三,书中的史料内容包括了壁画、建筑、雕塑、器物等,它们不但在历史研究中成为文献之外的一种补充,也对史迹复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通过今昔资料对比,昭示了我们:对历史遗迹要加以尊重和保护,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就是保护我们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著名学者葛兆光教授专门为本项目撰写导言,介绍文化史迹的历史、发展、变化,梳理相关的学术史脉络,评价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化遗迹的“定格”。
作者介绍
【原著】常盘大定(1870—1945):佛教学者、文学博士。生于日本宫城县。189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哲学科。历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东洋大学教授、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评议员。1917—1929年间先后五次赴中国实地勘查史迹。主要著作有《佛性的研究》《中国佛教的研究》《中国佛教史迹踏查记》等。
【原著】关野贞(1868—1935):东洋建筑史学者、工科博士。生于日本新潟县。189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科造家(建筑)学科。1920年任东京帝国大学工科教授。1902年以后调查研究朝鲜半岛、中国的建筑。主要著作有《平城京及大内里考》《韩国建筑调查报告》《朝鲜古迹图谱》《热河》《辽金时代的建筑及其佛像》等。
【编】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10日,是教育部指定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主编】李星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及艺术考古。